一、实验教学中心基本情况
| 实验中心名称 | 生命科学与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学科门类 | ||||||
| 申 报 类 型 | 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物学、化学 | ||||||
| 教 学 简 况 | 实验课程门数 | 实验项目个数 | 面向专业 个数 | 年实验人时数 (附件I) | ||||
| 26 | 296 | 5 | 65375 | |||||
| 基础条件 | 实验室建筑 面积(平方米) | 设备台件数 | 仪器设备总值 (万元) (其中万元以上见附件III) | 10万元以上设备 (附件II) | ||||
| 台套数 | 总值 (万元) | |||||||
| 5100 | 2218 | 650 | 6 | 122 | ||||
| 实验中心主任情况 | 姓名 | 年龄 | 学历 | 学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
| 姜大炜 | 37 | 研究生 | 博士 | 高级实验师 | ||||
| 联系方式 | 办公电话 | 移动电话 | 电子邮箱 | |||||
| 83758339 | 13815863916 | jdwno_1@163.com | ||||||
| 教学 科研 工作 经历 | 1994.9-1996.6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办班点 专科 1997.9-2000.8 江苏教育学院化学系 本科 2001.9-2004.8 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 硕士 2005.9-2010.6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博士 1996.8-至今 江苏教育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工作 | |||||||
| 主要 教学 科研 成果 | 1. Synthesis of Polymer Thin Film Gradient with Nanometer Thickness through Water Diffusion Controlled Surface Polymerization. Dawei Jiang, Xueying Huang, Fei Qiu, Chuping Luo, Lequn Lee Huang. Macromolecules 2010, 43, 71-76 2. 氢键在现代化学中的作用. 陈晓峰,姜大炜,施莉 化学教育,2009,30(8), 6-10 3. Homogeneous Detection of DNA Sequences Based on Mass Spectrometry in Combination with Nanoparticles Probe 36-38; Qiu Fei, Jiang Dawei, Ding Yibing, Lequn Lee Huang(第六届国际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学术论坛(2009, 6'IFPT) 会议论文) 4.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Monolayer Barcoded Nanoparticles Probe for DNA Detection 71-75; Qiu Fei, Jiang Dawei, Ding Yibing, Lequn Lee Huang(第六届国际后基因组生命科学技术学术论坛(2009, 6'IFPT) 会议论文) 5. 制备双分子修饰的纳米探针的方法及应用. 黄乐群,邱飞,姜大炜,丁一冰,朱进。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10020785.3 6. Monolayer-barcoded nanoparticles for on-chip DNA hybridization assay. Fei Qiu, Dawei Jiang, Yibing Ding, Jin Zhu, Lequn Lee Huang.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5009-5012 7. 1-Dehydroabietyl-4,5-diphenyl-1H-imidazole. Dawei Jiang, Min Hong, Fei Qiu, Jin Zhu, Lequn Huang.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2007, E63, o3623–o3624. 8. 微波辐射促进的3-烷基取代咪唑并[1,5-a]吡啶合成. 王来宝,潘佳,汤灿林,姜大炜,邱飞,步修仁,王杰 有机化学 2007, 27(12), 1573-1576 | |||||||
| 实验中心人员情况 | 实验 教师 | 总人数 | 其中专职教师人数 | 其中兼职 教师人数 | ||||||||||
| 小计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其他 | ||||||||||
| 31 | 28 | 4 | 10 | 14 | / | 3 | ||||||||
| 实验技术人员 | 总人数 | 其中高级工程师/ 实验师人数 | 其中工程师/ 实验师人数 | 其他技术 人员人数 | ||||||||||
| 5 | 3 | 2 | / | |||||||||||
| 其他 人数 | | |||||||||||||
| 2008年 以来实验 中心经费 投入和支 出情况 | 时间 | 经费投入 (万元) | 支出项目 | 支出 子项目 | 支出金额 (万元) | 备注 | ||||||||
| 2008.1至2008.12 | 19 | 设备及实验维持 | 常规设备 | 13 | | |||||||||
| 实验维持 | 6 | | ||||||||||||
| 2009.1至2009.12 | 105 | 设备及实验维持 | 常规设备 | 98 | | |||||||||
| 实验维持 | 7 | | ||||||||||||
| 2010.1至2010.12 | 40 | 设备及实验维持 | 常规设备 | 32 | | |||||||||
| 实验维持 | 8 | | ||||||||||||
| 合计 | 164 | | | | | |||||||||
| 2004年以来 实验中心教学 科研主要成果 (只列省级以上成果) | 2004年以来,生命科学与化学实验中心承担或部分承担了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省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支持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进行科学实验,于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论著(包括SCI、权威、核心、省级期刊)180余篇(部)(附件IV);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6项。王仁雷教授、徐国华教授2007年分别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王仁雷教授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主持人。徐国华教授有关梨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研究成果2004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