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化学院教师黄斌博士在顶级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7年影响因子12.102)上发表论文。论文标题: Manipulation of Molecular Aggregation States to Realize Polymorphism, AIE, MCL, and TADF in a Single Molecule, 2018, 57(38), 12473-12477. DOI: 10.1002/anie.201806800。作者:Bin Huang, Wen-Cheng Chen, Zijing Li, Jinfeng Zhang, Weijun Zhao, Yan Feng, Ben Zhong Tang, and Chun-Sing Lee*。
聚集诱导发光(AIE)、压致发光(MCL)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是当前有机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上述性能的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生物成像、光动力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绝大多数有机材料只具有上述性能中的一种或两种,兼顾三种性能的材料极少。
黄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学李振声(Chun-Sing Lee)教授课题组访学期间,发现了一种多功能有机发光材料——2-(吩噻嗪-10-基)蒽醌(PTZ-AQ)。该材料存在五种聚集态,同时表现出多色发光、多晶型、AIE、MCL和TADF性能。该研究还首次发现,通过调控材料的聚集态,可以系统地调控材料的TADF性能。其中,基于PTZ-AQ的红色晶体,荧光量子产率高达0.848,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仅为0.01 eV,表现出良好的TADF性能。
该研究工作主要依托生化学院江苏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建设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和先进薄膜研究中心完成,部分测试工作还得到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的帮助。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 2016YFB0401002)、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501011A)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6M601701)的资助。生化学院冯燕副教授、2014级化学(师范)专业李紫荆同学也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
刘青/文 黄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