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孢子虫病诊断及防治研究-丁正峰博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1-20浏览次数:84

      微孢子虫感染是我市虾蟹养殖中面临的新型重大问题。我校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在日本沼虾(俗称河虾)的肌肉中鉴定出一种新型微孢子虫,并在国际上进行了命名(图A, B, E)。此外,南京市另一种优势品种-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的养殖产业也正受到微孢子虫感染的威胁;该研究团队发现另一种新型微孢子虫特异性地寄生于蟹的重要可食性部位-肝胰腺中(图C, D),并大量“招募”寄主线粒体,将“窃取”寄主能量作为主要的能量获取方式,提供了一种通过阻断微孢子虫供能过程,达到防治微孢子虫病的新思路。上述成果揭示了多种新型微孢子虫病原的进化和致病特征,为突破虾蟹养殖中的微孢子虫病防治瓶颈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 A-B,日本沼虾感染微孢子虫后肌肉出现白浊;C-D,中华绒螯蟹感染微孢子虫后肝胰腺由正常的金黄色变为灰白色(插图示肝胰腺细胞中形成的典型微孢子虫包涵体)E,微孢子虫在日本沼虾的肌肉中大量聚集(插图示典型的微孢子虫超微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