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院徽
学院院训
博物“博物洽闻,通达古今”——《汉书·楚元王传赞》
明理“读书务明理以致用”——《元史·良吏传》
厚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书·大禹谟》
化育“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礼记·中庸》
学院概述
生化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江苏教育学院刚创立时的生物系与化学系。1959年开始本科招生,2010年7月,合并成立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现有学生1056人,教师64人。60余年来培养了2万余名毕业生,其中有长江学者张大兵、全国优秀教师金燕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学院目前有6个专业。2个省一流专业外,生物制药为教育部新工科改革项目立项专业,科学教育专业我们在江苏省内开办最早。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有正高10人,博士38人。有多名教师获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突贡”专家、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学院的发展定位是:紧抓新时代科学教育,以及生物医药与绿色化工发展机遇,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通过师范与非师范,理学、工学的有机结合,将生化学院建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二级学院。
从2011年开始,建立了8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与专业平台。其中,江苏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建设实验室:2014年立项,2018年通过验收。江苏省生命科学与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立项,2013年通过验收。实验中心占地10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开办于1952年,迄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为江苏省一流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
本专业毕业生中既有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张大兵教授,也有党的十八大代表金燕、教育部考试中心课题组专家林祖荣等一批中学生物特级教师。
专业设有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及其各类专业实验室,完全能够满足本科生的培养需求。
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29人,专任教师20人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14人,为学生教学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专业依托江苏省生命科学与化学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生物学“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和江苏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建设实验室平台办学,具有良好的学科与平台基础,取得了优秀的育人成绩。
本专业学生连续2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连续6年获得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7个,获奖数位居本专业全省第一。
生物制药专业
生物制药专业是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于2017年新增设的一个本科专业,面向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横跨生物学与药学两个学科。其所在学科生物学是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同时专业拥有江苏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建设实验室。培养特色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届毕业生中共计16名同学考研深造,生物制药专业考研率为41.03%(16/39),包括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著名高等院校。
化学(师范)专业
化学(师范)专业开办于1952年,迄今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为江苏省一流专业。本专业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系统接受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教育,接受化学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及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能够在中学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
本专业毕业生中既有如东南大学仲兆平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林爱俊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也有如《中国大学教学》首席责编夏鲁惠、江苏启东中学校长钱宏达等一批高等教育或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
专业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教学论、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等课程及江苏省生命科学与化学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
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华中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聘请了15位南京市著名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实现对师范生校内校外协同培养。自2017年以来,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江苏省化学化工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佳绩。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源于2005年我校创办的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与材料方向和工业分析与检验方向)专业。坚持服务于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专业设有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工业分析等课程及其各类专业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科与平台基础。专业专任教师有多人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副总”、江苏省“三区人才”等荣誉或表彰。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多人被“985”、“211”高校录取为研究生,考研率基本稳定在25%左右。
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近年来专业已经与南京市质检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毕业生可在制药、环保、食品、能源等化学化工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及其过程控制、产品分析检测、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等工作。
科学教育专业
科学教育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专家。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小学“科学”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能够担任小学科技辅导员,在课内外指导学生开展STEM教育、自然教育等科技活动;以及能够在自然教育机构、科普场馆等从事科学普及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多次获得各类科普和教学竞赛奖励。
专业生源质量逐年提高,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率更是名列前茅,2019届考编率为94.44%,2020届考编率为88.24%,省内毕业生主要在南京市、无锡市和苏州市等苏南地区就业。
在小学科学课程由三年级提前到一年级开设后,全国小学的科学教育师资缺口非常大,为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极好机遇。
科学教育作为我校传统优势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培养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本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各类科普和教学竞赛奖励。
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率在省内名列前茅,近几年的考编录取率均超过8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院校中布局新建设的工科专业之一。专业坚持培养功能食品开发与利用及安全检测为特色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宗旨,将不断提升软硬件条件建设,凝练专业重点发展方向,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专业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南京,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本科教学工作的目标:创建地方服务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社会认可度高,省内知名的应用型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特色
一、多元化平台,协同育人
学院充分利用省重点实验室、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与教学平台,通过产学研平台的校内外共建,综合训练学生的学科创新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校所协同、校校协同,与中科院动物所等单位进行了有效合作,很多本科生参与了我校与中科院、南师大合作的科研与实践工作;学院成为共建单位的研究生生源基地。中巴的“一带一路”昆虫多样性合作项目吸纳了学院师生参与。
各类产学研合作基地与联合实验室在应用性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近三年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一等奖。2017年获得“挑战杯”省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8年获得“创青春”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2019年《自然而然—实验播》获“互联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教师承担的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0%有学生参与;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教师科研课题的达43%。
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普通动物学及实验。
江豚保护协会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自然而然”实践团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度,多次获得省级表彰与奖励。
二、教课研引领,立德树人
学院通过强化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研究课题对于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两代师表,一同塑造。
立项10余项省级与校级教学改革课题。教师出版或发表服务基础教育的成果多部。吴举宏教授的《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给生物学教师的101条新建议》2019年出版不久,即告售罄。
倪娟等“深度构建观念与能力:化学学科育人二十年探索”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仁雷等“实践取向鲜明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探索”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学林老师等指导的学生参加江苏省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连续5年获得6个一等奖,位居全省第一(每年全省一等奖2名)。
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陶慧慧获得唯一1个特等奖,还有多名同学获二等奖、三等奖。
这是一片成长的沃土,无论你来自何处,都能在这里汲取知识与智慧,收获认同和光荣,成就最出色的自己。这是一片知识的海洋,无论你选择哪个专业,都能在这里扬起理想风帆,驶向胜利彼岸,收获累累硕果!欢迎报考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图/生化学院
文/生化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