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四)生化学院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行科普教育、助乡村振兴”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7-12浏览次数:356

乡村科普行在引导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科学知识和个人素质的提升,带动广大基层群众崇尚科学、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带动和普及作用。为扎实推动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624日至75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青春献礼二十大,绿水青山低碳行”理论普及宣讲团11名成员前往溧水区石湫街道蟹塘社区,以“行科普教育、助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妙趣实验、社区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为充分调动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624日至75日,实践团安排了四节实验课,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知识。此次课程不仅拓宽了小学生的眼界,还锻炼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

妙趣实验——“我们都是小小昆虫家”

我们都是小小昆虫家这节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上,团队成员分发昆虫标本,通过展示树脂标本的方式介绍了各类昆虫的特征,让孩子们发现昆虫之间的区别,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昆虫的秘密,并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介绍昆虫标本。

妙趣实验——“水的过滤和净化”

水的过滤和净化这一实验中,团队成员展示了净水系统科学套装对水的过滤和净化的完整过程,提高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同时鼓励大家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知识学以致用,将实践与理论巧妙结合。

妙趣实验——“创意动手做”

创意动手做这节课中,团队成员通过两个有趣的小实验,向小学生们介绍了有趣的物理知识。第一个实验为彩虹雨,即密度实验。当色素、食用油和清水相遇时,会发生什么呢?小朋友们的回答是彩虹雨。这个实验的原理很简单,当食用油包裹色素之后,它会漂浮于清水上层,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色素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于是色素开始缓缓地下沉,从而就形成了五彩流星雨。第二个实验就是经典的纸杯听筒实验。团队成员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了一个纸杯,两人一组,用棉绳将两个纸杯联系在一起。通过简易的小听筒,团队成员鼓励小朋友们相互倾诉自己的小秘密,当一次聆听者。这次实验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快乐和童趣,而且还将声音传播的原理教给同学们,寓教于乐。

妙趣实验——“纸上的彩虹”

纸上的彩虹这一实验中,实践团先是利用镜子和水槽将光折射至白色纸板上,激发了小朋友们对于这实验的兴趣。接着团队成员将小朋友们进行分组,每个组分发个三棱镜,鼓励同学们参照刚才演示的折射方法,利用三棱镜在纸板上折射出彩虹。通过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小朋友们深切感受到了科学实验带来的魅力与乐趣。

社区采访

此次社区采访在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中展开,通过采访实践团熟悉了蟹塘社区环境保护的相关举措,深入了解了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酸检测和医废处理的相关情况。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后续将持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扩大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

问卷调查

点绿成金,方兴未艾。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青来农业发展方式持续调绿,绿色生态成为农业发展共识。据悉,南京市漂水区蟹塘社区坚持发展生态环保农业,真正的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采访社区工作人员的同时,实践团其他成员还在相关社区工作人员的参与下开展了问卷调查、数据调研等工作,回收有效调研问卷150份,并形成题为《溧水群众环保科普调查》的调研报告。

《溧水群众环保科普调查》

问卷调查基本概况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对溧水区石湫街道蟹塘社区居民展开,受众人群达150人,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群众环保科普现象进行调查,在受众人群中,分别面向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四个层面,年龄涵盖不同年龄段,性别比例基本均衡。

问卷调查数据及分析

50%的居民对环保科普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18.67%的居民对环保科普的了解来源于政府部门宣讲介绍;25.33%的居民对环保科普的了解来源于公益组织宣传;而6%的居民对环保科普的了解来源于家人朋友介绍。居民了解环保科普知识的途径丰富多样,不同的宣传方式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居民对于环保科普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

(二)45.33%的居民认为当保护环境与扶贫冲突时应该优先扶贫;54.67%的居民认为当保护环境与扶贫冲突时应该优先保护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正如结果显示,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岗政策,从而更好推动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是各级部门和政府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据调查问卷反映,当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扶贫冲突时,多数人认为应让保护生态多样性处于优先位置,可见近些年政府部门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作用,但很多居民补充认为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还有待提升。而仍有45.33%的人表示应优先扶贫,暴露出居民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还有所欠缺。

(三)对待村里出现野生动物植物,6.67%的居民选择卖掉;2%的居民选择自已吃;20%的居民选择用于家畜饲养;71.33%的居民选择放生,也有居民补充如果遇到了不常见的野生动物会将情况反映给村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规定:第三十条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反映出大部分居民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较好,还有部分居民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

(四)最近几年除草剂农药化肥使用情况,24.67%的居民认为越来越多;26%的居民认为没变化;49.33%的居民认为越来越少。仍需进一步向农田分散种植户宣传引导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化肥,切实提高广大农户的环保认识。同时需要加强对农药化肥销售点的监管,坚决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和违禁农药的行为

(五)63.33%的居民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很多价值;29.33%的居民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价值,但不算很多;7.33%的居民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什么意义。正如大多数人的选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居民对生物多样性具体含义的了解度还远远不够。

(六)36.67%的居民经常听说过因为物种入侵而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造成巨大损失事件,47.33%的居民偶尔听说过因为物种入侵而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环,造成巨大损失事件,16%的居民没有听说过因为物种入侵而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造成巨大损失事件。现如令,虽然物种入侵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逐渐减少,但是保护环境,低碳科普仍然刻不容缓

(七)54.67%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制定法律加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29.33%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加大宣传,16%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个人约束。居民认为加大保护生物多样性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个人的支持。

(八)21.33%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图片展览型科普宣传;24.67%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咨询讲座型;27.33%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参观科普馆;26.67%的居民认为可以通过科普表演。不同的科普方式占比相当,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低碳科普进行宣传。

(九)73.33%的居民认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人体健康有害并且破坏生态环境;12%的居民认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人类健康有影响,但无大碍;8.67%的居民认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人类发展生产的必然物,无法解决;6%认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不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三废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反映出部分居民的低碳常识有待提升。

(十)若有环保活动,60.67%的居民表示会参加;12%的居民表示不会;42.67%的居民表示就自身情况而定。反映出部分居民的环保参与意识较为欠缺。

(十一)48%的居民表示平均每周大约会使用0-5塑料袋;26%的居民表示平均每周大约会使用6-10塑料袋;20%的居民表示平均每周大约会使用11-15塑料袋;6%的居民表示平均每周大约会使用16以上塑料袋。有居民表示:我们家的垃圾桶安排在厨房,厕所和书房,我上网课写作业都在书房,垃圾桶里基本上都是草稿纸,纸巾,笔芯,文具包装等这样的干垃圾。我发现书房里每天扔一个塑料袋确实挺浪费的,决定每天把书房的垃圾进行整理分类,不能回收的转移到厨房垃圾桶,可以回收的集中存放,定期处理。这样我们家每天就能节约一个垃圾袋,一年下来就能节约300多个。”

(十二)对于垃圾分类73.33%的居民表示会支持;19.33%的居民表示保持中立;7.33%的居民表示感觉没必要。这再次反映出部分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欠缺。

问卷调查总结

开展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贯彻落实《科普法》任重道远。我们应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公众参与,增加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完善创新宣传思路、形式和方法在宣传环保法规、普及环保知识、推进公众参与等方面持续推进。近些年环保科普概念渐渐走进基层居民的视野,大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是政府持续不断的努力推动;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力度。环保科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更需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环保科普当以政府为主导,辅以群众自发性带动周围居民投身于防治环保科普的行列中,这样才能使溧水的生物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充满生机。

本次行科普教育、助乡村振兴活动,一方面让实践团切实感悟到了当代乡村发展现状,加深了对农村环境问题的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乡村精神扶贫,提升村民的科学意识。生化学院青春献礼二十大,绿水青山低碳行理论普及宣讲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实践中学到了真知、磨砺了意志,并用自己的青春风采和实际行动,为助力社区建设而贡献青春力量。

 

 

 

 

 

 

 

 

 

 

 

 

 

 

 

 

 

 

/生化学院

/生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