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巡礼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5-28浏览次数:78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107月,现设有生物科学、化学、科学教育、应用化学、生物制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苏省一流专业,化学是江苏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是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江苏省动物学会、江苏省植物学会、江苏省遗传学会、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及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单位。

一、梳理学生不同阶段发展要求组织不同类型导师队伍

生化学院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低年级注重抓好大学适应性教育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高年级注重加强创新创业、科研训练和毕业教育。

大一为每名本科新生配备“新生家长”导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二设置科研导师,以双向选择形式培养学生科研助手;大三设置实验导师或专业实践导师,以各大赛事为载体,聚焦科研创新实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大四设置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和考研、就业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考研、就业。大学四年,导师围绕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科创精神、职业规划等培养重点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教学和指导,进行互动式人才培养。

二、遴选资深教师建立优质团队专业人才培养质效显著提升

学院现有“未来好教师”工作坊、“拔尖计划”等多个契合专业、各具特色的成熟导师制教学平台,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指导、科研活动、师生互动,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师生情感更加牢固,形成了积极向上、和谐友爱、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师范教育工作坊铺设导师制快车道:高学林团队与“未来好教师”工作坊]

“未来好教师”培养工作坊于20199月酝酿筹备,20226月正式成立,由高学林、黄雪方、戴群、张晨岭四位老师担任“本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师范教育新型路径,带动专任教师主动作为、服务需求学生个性成长。以“导学、导读、导练、导赛、导研、导考、导就业”为主要路径和方式,以师范生师德、师知、师能发展为抓手,努力培养新型师范生、未来好教师。 

2022111日至2023110日,学院成功举办首届“未来好教师”——生物科学师范生教具学具制作大赛,采用先指导学习、继而共同研制评价标准、再制作参赛作品的策略,培养师范生教具学具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深化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坚定教育理想、涵养师德匠心,强化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有机结合。朱淑怡同学荣获田家炳杯”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一等奖;黄琳同学荣获第四届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特等奖。

[遴选高潜力学生开辟导师制新路径:化学导师团队与学院拔尖计划]

为落实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加快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生化学院实施拔尖计划。通过报名申请、资格审核、面试考核、校内外导师与学生互选等环节,现已经从化学、应用化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中,遴选各专业5人,总数为10人的高潜力学生组建化学、应用化学实验班。

自拔尖计划实行以来,极大提升了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加学科竞赛的主动性。截止目前,参加拔尖计划的学生全部通过英语四级,有4人获得一等奖学金,多人获得二等、三等奖学金,多人在环保知识竞赛、省高等数学竞赛、校内多种竞赛中取得佳绩。

[专业学习型社团搭建导师制主舞台:宋志顺与“虫趣社”]

“虫趣社”前身——昆虫兴趣小组2018年由宋志顺老师牵头成立,20178位同学参加,以后每年均招收10名左右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在执行科研任务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昆虫学基本知识,积累野外工作经验,掌握昆虫标本制作、分类、鉴定等技术和流程,锻炼基本的科研论文查找、阅读和写作能力,接触科学研究工作的实质性内容,为考研、考编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成立江苏二师昆虫资源与多样性研究所,指导学生科研社团“虫趣社”,获批江苏省科普基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这些科研实践平台都采取导师制管理模式,根据研究主题,定期召开研究组会,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本科生作科学研究的模式。

“虫趣社”带领学生先后参加苏州工业园区、围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国家湿地保护区、浙江泰顺、青田、镇江宝华山和南京老山等地昆虫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监测活动等多项科研活动,并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工作。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0年),指导毕业生3人获得团体优秀毕业生(2020年),3人获优秀毕业生(201920212022年),与学生联合发表SCI论文3篇,指导省级大创重点项目1项,校级大创项目7项,获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挑战杯”一等奖(2021年)和第17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三等奖(2021年)。

[科研创新教师团打造导师制人才库:许晔团队与科研创新教师团]

团队于2022年成立,共有教师3名,其中副教授2名,实验师1名。团队教师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4项,青蓝工程1人。自成立以来招收生物师范、生物制药和科学教育三个专业学生共24名。2022年至今团队指导教师共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省级1项,校级4项,其中校级2项已结题,另外省级1项和校级2项正在结题流程中。2023年指导学生新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项。2022年考上研究生4人、教师编制1人。2023年考上教师编制1人。2023年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

三、打造资源平台凝聚育人合力推进专业人才协同培养

除了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个体指导外,学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积极整合资源,围绕专业学习、科研创新、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教学重点问题开设讲座、交流会、座谈会,进行集体指导。定期邀请校内外名师开展学术讲座,每年举办考研、考编、就业交流指导会10场以上。

四、院长寄语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是较早推进导师制的学院,我们安排教师作为大一学生的“新生家长“,在学生刚一入校时就接受专业思想、学业发展的指导。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有很多学生进入到教师的实验室中,在教师指导下与教师合作开展科研工作。学生毕业之后,遇见学长时,还会相互问,你是宋志顺课题组还是高学林课题组出来的?许多学生在校时就独立或与老师一起发表学术论文、申报专利。开展大创项目、社团活动、学科竞赛等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也成为导师们校园生活的常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彼此促进带动的良好氛围中,师生得到了共同成长。近年来,我们的学生有多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一等奖、江苏省化工技能竞赛一等奖。

《易传》有云:“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生化学院以“博物明理、厚生化物”为院训,所倡导的正是这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研学共进、教学相长的育人观念。这一观念的传承和发展,正是民族振兴、强国兴校的希望!

 

 

 

 

 

 

 

 

 

 

 

 

 

 

 

 

 

 

 

 

图/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学工处

文/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学工处